标题:糸mì
注解:細絲也。絲者,蠶所吐也。細者,微也。細絲曰糸,糸之言蔑也,蔑之言無也。象束絲之形。此謂古文也。古文見下。小篆作糸,則有增益。凡糸之屬皆从糸。讀若覛。莫狄切。十六部。𢆯,古文糸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繭jiǎn
注解:蠶衣也。衣者,依也。蠶所依曰蠶衣。蠶不自有其衣,而以其衣衣天下,此聖人之所取法也。从糸从虫从芇。芇聲。各本作黹省。黹不得爲繭。會意。韵會㒼省聲。㒼上从二十幷,亦非也。五經文字曰:从虫从芇,芇音綿。許書𠁥部有芇,字相當也,讀若宀。張參所據本是矣。今據正。虫者,蠶也。芇者,僅足蔽其身也。工殄反。十四部。絸,古文繭,从糸見。見聲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繅sāo
注解:繹繭爲絲也。从糸巢聲。穌遭切。二部。俗作繰,乃帛如紺色之字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繹yì
注解:㩅絲也。㩅者,引也。引申爲凡駱驛、溫尋之稱。駉傳曰:繹繹,善走也。从糸𥇡聲。羊益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緒xù
注解:絲耑也。耑者,艸木初生之題也。因爲凡首之稱。抽絲者得緒而可引,引申之,凡事皆有緒可纘。从糸者聲。徐吕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緬miǎn
注解:𣁋絲也。𣁋各本作微。今正。緬之引申爲緜邈之稱。穀梁莊三年傳曰:改葬之禮緦。舉下,緬也。从糸面聲。弭沇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純chún
注解:絲也。論語:麻冕,禮也。今也純。孔安國曰:純,絲也。此純之本義也。帮其字从糸。按純與𨣳音同。醇者,不澆酒也。叚純爲醇字。故班固曰:不變曰醇,不襍曰粹。崔覲說易曰:不襍曰純,不變曰粹。其意一也。美絲美酒,其不襍同也。不襍則壹,壹則大。故釋詁、毛傳、鄭箋皆曰:純,大也。文王純亦不已,卽周易之純粹也。詩之純束讀如屯。國語之稛,左傳之𦄐皆其字也。禮之純釋爲緣,實卽緣之音近叚借也。从糸屯聲。常倫切。十三部。《論語》曰:“今也純,儉。”子䍑篇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綃xiāo
注解:生絲也。韵會作生絲繒也。今按言繒名則非其次,依鄭君則實繒名,當云生絲也,一曰繒名。生絲,未湅之絲也。已湅之繒曰練,未湅之絲曰綃。以生絲之繒爲衣,則曰綃衣。古經多作宵,作繡。特牲禮:主婦纚䈂宵衣。注曰:宵衣,染之以黑,其繒本名曰綃。詩有素衣朱綃,記有玄綃衣,凡婦人助祭者同服也。少年禮注曰:大夫妻尊亦衣綃衣。而侈其袂。玉藻曰:君子狐靑裘豹褎,玄綃衣以裼之。注曰:綃,綺屬也。郊特牲:繡黼丹朱中衣。注曰:繡讀爲綃,綃,繒名也。引詩素衣朱綃。合此數條知宵、繡皆叚借字。以此生絲織繒曰綃,仍從絲得名也。故或云繒名,或云綺屬。綺卽文繒也。从糸肖聲。相幺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𦂄kāi
注解:大絲也。从糸皆聲。口皆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𥿪huānɡ
注解:絲曼延也。曼延曡韵字。曼,引也。延,行也。𥿪之言网也。巾部有㡃。㡃氏湅絲。㡃𥿪古葢一字。从糸巟聲。呼光切。十部。按當讀如𦬆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紇hé
注解:絲下也。謂絲之下者也。从糸气聲。下𣳚切。十五部。《春秋傳》有臧孫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𥿄dī
注解:絲滓也。滓者,澱也。因以爲凡物渣滓之稱。从糸氐聲。都兮切。十五部。按此篆與紙别。氏聲在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絓huà
注解:繭滓絓頭也。謂繅時繭絲成結,有所絓礙。工女蠶功畢後,别理之爲用也。引申爲挂礙之稱。按集韵、類篇皆作繭滓也,一曰絓頭。此古本也。一曰絓頭者,一名絓頭也。从糸圭聲。胡卦切。十六部。一曰㠯囊絮湅也。别一義。謂以囊盛絲緜其中,於水湅之也。湅各本作練。今正。湅絮,莊子所謂洴澼絖,史記所謂漂,攷工記注所謂湖漂絮,水部潎下云於水中擊絮是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纅yào
注解:絲色也。謂絲之色光采灼然也。考工記曰:絲欲沈。注云:如在水中時色。今人謂之漂亮。从糸樂聲。以灼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繀suì
注解:箸絲於筟車也。竹部曰:筟,筳也。筳,繀絲筦也。筟車亦曰繀車。方言曰:繀車,趙魏之閒謂之轣轆,東齊海岱之閒謂之道軌。箸絲於筳謂之繀。从糸崔聲。穌對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經jīnɡ
注解:織從絲也。從絲二字依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六補。古謂横直爲衡從,毛詩云衡從其畝是也。字本不作縱,後人妄以代之。分别其音有慈容、足容之不同。韓詩作横由其畝,其說曰東西耕曰横,南北耕曰由。由卽從也,何必讀如𨌰乎。織之從絲謂之經,必先有經而後有緯,是故三綱五常六藝謂之天地之常經。大戴禮曰:南北曰經,東西曰緯。抑許云絞,縊也。縊,經也。縊死何言經死也。謂以繩直縣而死,從絲之義之引申也。平者、立者皆得謂之從。按獨言從絲者,蒙上文專言帛,以謂布之有從縷同也。从糸巠聲。九丁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織zhī
注解:作布帛之總名也。布者麻縷所成。帛者絲所成,作之皆謂之織。許此部别布於絲,自緝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。而有不可分者,如織篆是也。經與緯相成曰織,古叚爲識字,如詩之織文、幑識也。从糸戠聲。之弋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𥿮zhì
注解:樂浪挈令。織从糸,从式。樂浪,漢幽州郡名也。挈令者,漢張湯傳有廷尉挈令。韋昭曰:在板挈也。後書應劭傳作廷尉板令。史記又作絜令。漢燕王旦傳又有光祿挈令。挈當作栔。栔,刻也。樂浪郡栔於板之令也,其織字如此。錄之者,明字合於六書之法則無不可用也。如錄漢令之鬲作㽁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紝rèn
注解:機縷也。蠶曰絲,麻曰縷。縷者,綫也。綫者,縷也。喪服言縷若干升,孟子以麻縷絲,絮竝言,皆謂麻也。然亦有麻絲竝言縷者,機縷是也。機縷,今之機頭。內則曰:執麻枲,治絲繭。織紝組紃。紝合麻枲絲繭言之。左傳魯賂楚以執斲、執鍼、織紝皆百人。杜曰:織紝,織繒布者。从糸壬聲。如甚切。七部。按此字經典及玉篇、廣韵皆平聲,豈唐韵有上聲一切耶,抑二士誤耳。䋕,紝或从䋕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綜zònɡ
注解:機縷也。此亦兼布帛言之也。玄應書引說文機樓也,謂機縷持絲交者也。下八字葢庾儼默注。又引三倉綜理經也,謂機縷持絲交者也,屈繩制經令得開合也。按今尚謂之綜,引申之義爲兼綜,爲錯綜。太玄經曰:乃綜于名。从糸宗聲。子宋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綹liǔ
注解:緯十縷爲綹。此亦兼布帛言之也。故篇、韵曰:緯十絲曰綹。文互相足也。許言縷不言絲者,言縷可以包絲,言絲不可以包縷也。从糸咎聲。讀若桺。力九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緯wěi
注解:織衡絲也。衡各本作横。今正。凡漢人用字皆作從衡。許曰:横,闌足也。不對植者言也。云織衡絲者,對上文織從絲爲言。故言絲以見縷,經在軸,緯在杼。木部曰:杼,機之持緯者也。引申爲凡交會之稱。漢人左右六經之書謂之祕緯。从糸韋聲。云貴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緷yùn
注解:緯也。此亦兼布帛言之也。緯亦稱緷者,語之轉也。微文二部每互轉。爾雅:百羽謂之緷。古本反。按此緷字正許書𧞢字之叚借。玉篇云緷,大束也是也。从糸軍聲。王問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繢huì
注解:織餘也。此亦兼布帛言之也。上文機縷爲機頭,此織餘爲機尾。繢之言遺也,故訓爲織餘。織餘,今亦呼爲機頭,可用系物及飾物。急就篇絛繢總爲一類,是也。顏、王注未諦。今則此義廢矣。一曰畫也。四字依韵會補。今所傳小徐繫傳本,此卷全闕。黃氏作韵會時所見尚完,知小徐本有此四字也。畫者,介也。今謂之畍畫。繢畫雙聲。考工記曰:設色之工畫、繢、鐘、筐、㡃。又曰:畫繢之事襍五采。咎繇謨: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龍、華蟲作繪。鄭注曰:繪讀曰繢。讀曰猶讀爲,易其字也。以爲訓畫之字當作繢也。繪訓五采繡,故必易繪爲繢。鄭司農注周禮引論語繢事後素。从糸貴聲。胡對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統tǒnɡ
注解:紀也。淮南泰族訓曰:繭之性爲絲,然非得女工煑以熱湯而抽其統紀,則不能成絲。按此其本義也。引申爲凡綱紀之稱。周易:乃統天。鄭注云:統,本也。公羊傳:大一統也。何注:統,始也。从糸充聲。他綜切。九部。玉篇一音桶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紀jì
注解:別絲也。别絲各本作絲别。棫樸正義引紀,别絲也。又云:紀者,别理絲縷。今依以正。别絲者,一絲必有其首,别之是爲紀。衆絲皆得其首,是爲統。統與紀義互相足也,故許不析言之。禮器曰:衆之紀也。紀散而衆亂。注曰:紀者,絲縷之數有紀也。此紀之本義也。引申之爲凡經理之稱。詩:綱紀四方。箋云:以罔罟喻爲政。張之爲綱,理之爲紀。洪範九疇:四五紀,斗牽牛爲星紀。史記每帝爲本紀,謂本其事而分别紀之也。詩:滔滔江漢,南國之紀。毛傳曰:其神足以綱紀一方。箋云:南國之大川,紀理衆水,使不壅滯。从糸己聲。居擬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繈qiǎnɡ
注解:𧢼纇也。𧢼見角部。各本作觕,非也。今正。𧢼訓角長,引申爲凡粗長之稱。絲節粗長謂之繈。孟康曰:繈,錢貫也。其引申之義也。又引申爲繈緥。吕覽明理篇:道多繈緥。高注:緥,小兒被也。繈,縷格上繩也。又直諫篇繈緥注:繈,褸格繩。緥,小兒𧝐也。褸卽縷,格卽絡。織縷爲絡,以負之於背,其繩謂之繈。高說冣分明。博物志云:織縷爲之,廣八寸,長二尺,乃謂其絡,未及其繩也。凡繩韌者謂之繈。从糸强聲。居㒳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纇lèi
注解:絲節也。節者,竹約也。引申爲凡約結之稱。絲之約結不解者曰纇,引申之,凡人之愆尤皆曰纇。左傳忿纇無期是也。亦叚類爲之。昭十六年傳曰:㓝之頗類。服虔讀類爲纇,解云:纇,不平也。从糸頪聲。盧對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紿dài
注解:絲勞卽紿。卽當爲則,古書卽則多互譌。絲勞敝則爲紿。紿之言怠也,如人之劵怠然。古多叚爲詒字。言部曰:詒者,相欺詒也。从糸台聲。徒亥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納nà
注解:絲溼納納也。納納,溼意。劉向九歎:衣納納而掩露。王逸注:納納,濡溼貌。漢酷吏傳:阿邑人主。蘇林曰:邑音人相悒納之悒。按悒納當作浥納,媕阿之狀,於濡溼義近也。古多叚納爲內字。內者,入也。从糸內聲。奴荅切。古音亦在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紡fǎnɡ
注解:紡絲也。紡各本作網。不可通。唐本作拗,尤誤。今定爲紡絲也三字句,乃今人常語耳。凡不必以他字爲訓者,其例如此。絲之紡,猶布縷之績緝也。左傳: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。葢緝布縷爲繩,亦用紡名也。晉語:執而紡於廷之槐。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。聘禮:賓裼迎大夫,賄用束紡。鄭曰:紡,紡絲爲之。今之縳也。縳見下文,白鮮支也。據此,是紡絲專用作絹也。从糸方聲。𡚱㒳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絕jué
注解:𣃔絲也。𣃔之則爲二,是曰絕。引申之,凡横越之曰絕,如絕河而渡是也。又絕則窮,故引申爲極,如言絕美、絕妙是也。許書𨸏部云:陘,山絕坎也。是中𣃔之義也。水部曰:榮,絕小水也。是極至之義也。閻氏百詩乃以絕河釋滎,以釋禹貢。不知禹貢熒澤自古作从三火之熒,後人乃譌爲滎。从刀糸,𣃔絲以刀也。會意。卪聲。以上五字今定。情雪切。十五部。𢇍,古文絕。象不連體絕二絲。象形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𦇓jì
注解:續也。虞翻注易曰:繼,統也。从糸𢇍。各本篆文作繼,解作从糸㡭,則不可通。今正。此會意字。从糸𢇍者,謂以糸聯其絕也。自傳寫譌亂,併篆體改之,因又𠛹㡭篆矣。古詣切。十五部。㡭,𦇓或作㡭,反𢇍爲㡭。大徐無篆文,但有一曰反𢇍爲㡭六字。不可了。小徐本云:或作㡭,反𢇍爲㡭。今依以補一篆文,乃使文從字顺矣。反之而成字者,如反巳爲㠯,反人爲匕,反正爲乏是也。小徐本見韵會。莊、列皆云得水爲㡭。此篆見古書者惟此,而莊譌作𢇍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續xù
注解:連也。連者,負車也。聯者,連也。皆其義也。釋詁曰:繼也。从糸賣聲。似足切。三部。賡,古文續,从庚貝。咎繇謨:乃賡載歌。釋文加孟皆行二反。賈氏昌朝云:唐韵以爲說文誤。徐鉉曰:今俗作古行切。按說文非誤也。許謂會意字,故从庚貝會意。庚貝者,貝更迭相聯屬也。唐韵以下皆謂形聲字,从貝庚聲,故當皆行反也。不知此字果从貝庚聲,許必入之貝部或庚部矣。其誤起於孔傳,以續釋賡,故遂不用許說。抑知以今字釋古文,古人自有此例。卽如許云舄,䧿也,非以今字釋古文乎。毛詩西有長庚傳曰:庚,續也。此正謂庚與賡同義。庚有續義,故古文續字取以會意也。仞會意爲形聲,其瞀亂有如此者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纘zuǎn
注解:繼也。豳風:載纘武功。傳曰:纘,繼也。中庸:武王纘大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緒。注曰:纘,繼也。或叚纂爲之。从糸贊聲。作管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紹shào
注解:𦇓也。同釋詁。从糸召聲。市沼切。二部。一曰紹,緊糾也。緊者,纏絲急也。糾者,三合繩也。綤,古文紹,从卪。今本譌。依玉篇、廣韵、汗𥳑改正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𦅗chǎn
注解:偏緩也。緩正作𦅻,繛也。毛詩:檀車幝幝。毛曰:幝幝,敝皃。釋文云:韓詩作𦆀𦆀。葢物敝則緩,其義相通。从糸羨聲。昌善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䋼tīnɡ
注解:緩也。䋼之言挺也。挺有緩意。䋼與綎義别,韵會誤合爲一字。从糸盈聲。讀與聽同。他丁切。十一部。𦀚,䋼或从呈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縱zònɡ
注解:緩也。一曰捨也。各本作舍也,由俗以舍捨通用也。今正。捨者,釋也。从糸從聲。足用切。九部。後人以爲從衡字者,非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紓shū
注解:緩也。小雅:彼交匪紓。傳曰:紓,緩也。左傳多用紓字,其義皆同。亦叚抒爲之。从糸予聲。傷魚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繎rán
注解:絲勞也。勞,玉篇作縈。葢玉篇爲是,與下文紆義近也。或曰縈篆何以不次此。曰後文䋫縈等篆皆統於繩,繎紆則謂絲也。廣韵作絲勞皃。从糸然聲。如延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紆yū
注解:詘也。詘者,詰詘也。今人用屈曲字。古人用詰詘,亦單用詘字。易曰:往者詘也。來者信也。詘謂之紆。考工記:連行紆行。亦或叚汙爲之。左傳曰:盡而不汙。从糸亏聲。億俱切。五部。一曰縈也。縈者,環之相積。紆則曲之而已。故别爲一義。䋫下云紆未縈繩,可證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緈xìnɡ
注解:直也。廣韵云:絓婞。从糸𡴘聲。讀若陘。胡頂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纖xiān
注解:𥿳也。細者,𣁋也。魏風:摻摻女手。韓詩作纖纖女手。毛傳曰:摻摻猶纖纖也。尚書:厥篚玄纖縞。鄭注:纖,細也。漢文紀:遺詔纖七日,釋服。服虔注:纖,細布。凡細謂之纖,其字或作孅,漢食貨志如此。荀卿子纖驪,列子作盗驪,穆天子傳盗驪。郭注爲馬細頸。驪,黑色也。廣雅作駣𩧋。駣者,镺𨱵脩長之謂。盗駣同聲,纖駣同義也。从糸韱聲。息廉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細xì
注解:𢼸也。𣁋者,眇也。眇,今之妙字。从糸囟聲。穌計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緢miáo
注解:氂絲也。氂各本作旄,俗所改也。氂者,犛牛尾也。凡羽旄古當作羽氂。氂絲者,犛牛尾之絲至細者也。故次於纖細二篆後。賈子容經:跘旋之容,旄如濯絲。旄同緢,言細如濯絲也。从糸苗聲。武儦切。二部。《周書》曰:“惟緢有稽。”甫㓝文。今本緢作貌。僞孔傳云:惟察其貌。按許所據壁中文,葢謂惟豪釐是審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縒cī
注解:參縒也。參或曑字。此曰參差,木部曰槮差,竹部曰篸差,又曰參差管樂,皆長短不齊皃也,皆雙聲字。集韵、類篇皆引說文參縒也,謂絲亂皃。韵會於差字下引說文參差絲亂皃,葢古本有此三字。从糸𢀩聲。楚宜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繙fán
注解:繙冤也。三字句。各本無繙字,冤作冕,今補正。玉篇繙下曰冤也,集韵引說文同,葢謂繙字爲複字而𠛹之,不知繙冤爲曡韵,古語。集韵、類篇皆曰繙𥿎,亂也。是冤俗作𥿎也。巾部有幡㠾二篆,亦是㬪韵,小兒拭觚布也。此謂亂也。仍當補亂字。下文二篆皆訓亂。从糸番聲。附袁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縮suō
注解:亂也。釋詁曰:縮,亂也。通俗文云:物不申曰縮。不申則亂,故曰亂也。不申者申之則直。禮記:古者冠縮縫。孟子:自反而縮。皆謂直也。亂者治之。詩曰:縮版以載。爾雅、毛傳皆曰:繩之謂之縮之。治縮曰縮,猶治亂曰亂也。从糸宿聲。所六切。三部。一曰蹴也。蹴者,躡也。躡者,蹈也。蹈者,踶也。踶者,躗也。凡足掌迫地不遽起曰踶,是以蹴鞠謂之蹋鞠,蹋而起之也。論語:足縮縮如有循。鄭注曰:舉前曳歱行也。曳歱行不遽起,故曰縮縮。俗作蹜蹜,非。歱,足跟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紊wèn
注解:亂也。从糸文聲。亡運切。十三部。《商書》曰:有條而不紊。般庚上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級jí
注解:絲次弟也。本謂絲之次弟,故其字从糸。引申爲凡次弟之偁。階之次弟,曲禮云拾級聚足連步以上是也。尊卑之次弟,賈生云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,故其尊不可及是也。後漢書注:秦法斬首多者進爵一級,因謂斬首爲級。从糸及聲。居立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總zǒnɡ
注解:聚束也。謂聚而縛之也。恖有散意,糸以束之。禮經之總,束髮也。禹貢之總,禾束也。引申之爲凡兼綜之偁。从糸悤聲。作孔切。九部。俗作揔。又譌作揔。〖注〗𠂳,古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䋰jú
注解:約也。革部曰。直轅䡞縛。䡞當爲䋰。大車之衡,約之而已,不必三束。从糸具聲。居玉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約yuē
注解:纏束也。束者,縛也。引申爲儉約。从糸勺聲。於略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繚liǎo
注解:纏也。从糸尞聲。盧鳥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纏chán
注解:繞也。从糸廛聲。直連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繞rǎo
注解:纏也。从糸堯聲。而沼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紾zhěn
注解:紾轉也。紾字各本無,今補。此三字句,與上文繙冤也一例,淺人𠛹之,如離黃倉庚也之𠛹離,巂周燕也之𠛹巂耳。紾轉葢古語。鄭司農考工記注之抮縳,卽紾轉二字也。凡了戾曰紾轉,亦單𧦝曰紾,亦曰軫𨋭。(牛力反)考工記老牛之角紾而昔,鄭司農云:紾讀爲抮轉之抮。孟子㒳云紾兄之臂,趙注皆云:戾也。淮南原道訓抮抱,高注:了戾也。抮抱,廣雅作軫𨋭,云轉戾也。方言曰:軫,戾也。郭注:相了戾也。江東音善。从糸㐱聲。之忍切。十二部。按周禮釋文云:劉徒展反,許愼尚展反。又徒展反。此說文舊音也。尚展一反卽景純所謂江東音善也。徒展一反於今語言爲近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繯xuàn
注解:落也。落者,今之絡字。古叚落,不作絡,謂包絡也。莊子落馬首,漢書虎落皆作落。木落乃物成之象,故曰落成,曰包落,皆取成就之意也。馬融傳曰:繯橐四野之飛征。李注引說文,又引國語繯於山有牢。賈逵注云:繯,還也。按還環古今字,古用還不用環。國語繯於山有牢,今本譌作環山於有牢。韋注曰:環,繞也。山於誤倒,環爲俗字,葢非韋氏之誤,而淺人轉寫所致也,知古書之貤繆不可知者多矣。从糸瞏聲。胡畎切。十四部。李賢又胡串反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辮biàn
注解:交也。玄應引作交織之也。終軍傳曰,解辮髮,削左衽。三蒼叚編爲之。从糸辡聲。分而合也,故从辡,形聲中有會意也。頻犬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結jié
注解:締也。从糸吉聲。古屑切。十二部。古無髻字,卽用此。見髟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縎ɡǔ
注解:結也。玉篇云:結不解。从糸骨聲。古忽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締dì
注解:結不解也。解者,判也。下文曰:紐結而可解也。故結而不可解者曰締。从糸帝聲。特計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縛fù
注解:束也。束下曰縛也,與此爲轉注。引申之,所以縛之之物亦曰縛。从糸尃聲。符钁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繃bēnɡ
注解:束也。从糸崩聲。補盲切。古音在六部。《墨子》曰:漢志:墨子七十一篇。名翟,爲宋大夫,在孔子後。“禹葬會稽,桐棺三寸,葛㠯繃之。”今墨子節葬篇此句三見,皆作緘,古蒸侵二部音轉冣近也。鄭注禮記曰:齊人謂棺束乃緘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絿qiú
注解:急也。毛詩傳曰:絿,急也。左傳杜注從之。後儒好異乃以緩釋絿,字義於字音不洽矣,絿之言糾也。从糸求聲。巨鳩切。三部。《詩》曰:“不競不絿。”商頌長發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絅jiōnɡ
注解:急引也。此本義也。中庸:詩曰衣錦尚絅。此叚借爲褧字也。从糸冋聲。古熒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𥿯pài
注解:㪔絲也。㪔各本作𢿱。今正。㪔,分離也。水之衺流别曰𠂢,别水曰派。血理之分曰𧖴。𢿱絲曰𥿯。廣韵曰:未緝麻也。从糸𠂢聲。匹卦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题:䌴luò
注解:不均也。此與纇雙聲,其義亦相近。从糸羸聲。力臥切。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給jǐ
注解:相足也。足居人下,人必有足而後體全。故引申爲完足。相足者,彼不足此足之也。故从合。从糸合聲。形聲亦會意也。居立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綝chēn
注解:止也。葢古以綝爲禁字。釋詁曰:綝,善也。从糸林聲。讀若郴。丑林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縪bì
注解:止也。考工記玉人曰:天子圭中必。注曰:必讀如鹿車縪之縪。謂以組約其中央,爲執之以備失隊。按鹿車卽繀車,東齊海岱之閒謂之道軌。廣雅曰:道軌謂之鹿車。鹿車下鉄,陳宋淮楚之閒謂之畢,所謂鹿車縪也,與用組約圭中央皆所以止者。又詳革部䩛下。从糸畢聲。卑吉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終zhōnɡ
注解:絿絲也。按絿字恐誤,疑下文䌖字之譌,取其相屬也。廣韵云:終,極也,竆也,竟也。其義皆當作冬。冬者,四時盡也。故其引申之義如此。俗分别冬爲四時盡,終爲極也竆也竟也,乃使冬失其引申之義,終失其本義矣。有𠕍而後有𠔙,冬而後有終,此造字之先後也,其音義則先有終之古文也。从糸冬聲。職戎切。九部。𠕍,古文終。有𠕍而後有𠔙,(有)冬而後有終。〖注〗𣊂、𤽘、𣧩、𠔾、𢍐、𣈩、夂,𠀤古文終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䌖jié
注解:合也。合者,亼口也。因爲凡㒳合之偁。衆絲之合曰䌖,如衣部五采相合曰襍也。从糸集。集當作雧,會意亦形聲也。讀若捷。𡛷入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紈wán
注解:𦃃也。𦃃者,白致繒也。紈卽𦃃也,故从丸,言其滑易也。商頌毛傳曰:丸丸,易直也。釋名曰:紈,渙也。細澤有光渙渙然也。从糸丸聲。胡官切。十四部。紈篆舊在終篆前,非也。今依玉篇次此。與繒爲伍,玉篇必仍許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繒zēnɡ
注解:帛也。七篇帛下曰繒也,是爲轉注。春秋傳叚爲鄫字。从糸曾聲。疾陵切。六部。𦀓,籒文繒,从宰省。宰省聲也。不曰辛聲定爲宰省聲者,辛與曾有眞蒸之别,宰省與曾爲之蒸之相合,通轉冣近者也。楊雄㠯爲漢律祠宗廟丹書告也。也字依韵會補。𦀓爲祠宗廟丹書告神之帛,見於漢律者字如此作,楊雄言之。雄甘泉賦曰。上天之縡。葢卽謂郊祀丹書告神者。此則从宰不省者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緭wèi
注解:繒也。从糸胃聲。云貴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絩tiào
注解:綺絲之數也。言綺以見凡繒也。綺者,文繒也。文繒絲尚有數,則餘繒可知。其若干絲爲一絩,未聞。《漢律》曰:“綺絲數謂之絩,布謂之總,禮經:布八十縷爲升。禾部曰:布八十縷爲稯。漢王莽傳:一月之祿十緵布二匹。孟康曰:緵,八十縷也。今按緫卽稯也,稯卽緵也,緵卽升也,皆謂八十縷。召南:羔羊五緫。傳曰:緫,數也。綬組謂之首。”司馬紹統輿服志:乘輿黃赤綬五百首,諸矦王赤綬三百首,相國綠綬二百四十首,公侯、將軍紫綬百八十首,九卿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靑綬百二十首,千石、六百石黑綬八十首,四百石、三百石、二百石黃綬六十首。凡先合單紡爲一系,四系爲一扶,五扶爲一首,五首爲一文,文采淳爲一圭。首多者系細,首少者系麤。从糸兆聲。治小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綺qǐ
注解:文繒也。謂繒之有文者也。文者,錯畫也。錯畫謂䢒逪其介畫,繒爲䢒逪方文,謂之文綺。引申之曰交𤕟結綺窗,曰疆場綺分,皆謂似綺文。从糸奇聲。袪彼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縠hú
注解:細縛也。縛之細者也。詩:玼兮玼兮。其之展也。蒙彼縐絺,是紲袢也。傳曰:禮有展衣者,以丹縠爲衣。蒙,𧠃也。絺之靡者爲縐。靡謂如䊳碎然,細之至也。箋云:縐絺,絺之蹙蹙者是也。此謂裏衣縐絺,外服丹縠衣,縠與縐絺正一類也。今之縐紗,古之縠也。周禮謂之沙,注謂之沙縠。疏云輕者爲沙,縐者爲縠。按古衹作沙,無紗字。从糸㱿聲。胡谷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縳juàn
注解:白鮮𠨗也。𠨗各本作色。今正。下文云:縞,鮮𠨗也。今本譌鮮色,則此色誤亦同。𠨗與支音同。縞爲鮮支,縳爲鮮支之白者。聘禮束紡注曰:紡,紡絲爲之,今之縳也。周禮素沙注曰,素沙者,今之白縳也。釋文皆引說文居掾反。聲類以爲今正絹字。按據許則縳與絹各物,音近而義殊。二禮之鄭注,自謂縳不謂絹也。縳以其質堅名之,字从專。絹以色如麥䅌名之,字从肙。李登作聲類時已失其傳矣。若羽人十摶爲縳,左傳縳一如瑱,又皆卷縛之義,非字之本義。从糸專聲。持沇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縑jiān
注解:幷絲繒也。謂駢絲爲之,雙絲繒也。吕氏春秋:昔吾所亡者紡緇也,今子之衣襌緇也。以襌緇當紡緇,子豈有不得哉。任氏大椿曰:襌緇卽單緇也。余謂此紡卽方也。竝絲曰方,猶併船曰方。此紡非紡之本義。後漢輿服志及古今注竝云:合單紡爲一系者同。此方絲所謂兼絲也。从糸兼聲。形聲中有會意。古甜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綈tí
注解:𣆪繒也。𣆪各本作厚。今正。管子輕重戊篇:管子對桓公:魯梁之民俗爲綈。公服綈。旣又對桓公:宜服帛去綈。然則帛薄綈厚可知也。史記范睢傳索隱曰。葢今之絁。按非也。絁卽許之䌳字。从糸弟聲。杜兮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練liàn
注解:湅繒也。湅者,𤄒也。𤄒者,淅也。淅者,汏米也。湅繒汏諸水中,如汏米然,考工記所謂湅帛也。已湅之帛曰練,引申爲精𥳑之偁,如漢書練時曰、練章程是也。从糸柬聲。郞甸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縞ɡǎo
注解:鮮𠨗也。各本作鮮色。今正。漢地理志師古注:縞,鮮支也。司馬相如傳正同。顔語多本說文,彼時未誤,葢支亦作𠨗,因譌色也。廣雅:䋷緫,鮮支,縠,絹也。許謂縞卽鮮支。鄭風:縞衣綦巾。毛曰:縞衣,白色男服也。王逸曰:縞,素也。任氏大椿釋繒曰:孰帛曰練,生帛曰縞。从糸高聲。古老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䌳shī
注解:粗緒也。粗者,疏也。粗緒葢亦繒名。廣韵云:繒似布,俗作絁。玉裁按葢今之綿紬。从糸璽聲。式支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紬chóu
注解:大絲繒也。大絲較常絲爲大也。左傳:衛文公大帛之冠。大帛謂大絲繒。後漢書大練亦謂大絲練也。獨𣃔說飛軨以緹紬廣八尺,長拄地。今繒帛通呼爲紬。不必大絲也。假借爲抽字。史記:紬石室金匱之書。徐廣音抽,師古漢書音胄,皆是也。音胄謂同籒也。籒者,讀書也。釋名曰:紬,抽也。抽引絲耑出細緒也。與許說迥異。从糸由聲。直由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綮qǐ
注解:致繒也。致,送詣也。凡細膩曰致,今之緻字也。漢人多用致,不作緻。致繒曰綮。未聞其證。一曰幑幟信也,有齒。各本識作幟,俗字也。今正。巾部曰:幑者,幑識也。幑識信葢謂棨𢧢。棨綮通用也。漢匈奴傳曰:棨𢧢十。師古曰。棨𢧢,有衣之𢧢也,以赤黑繒爲之。古今注曰:棨𢧢,殳之遺象,以木爲之。後世滋僞,無復典㓝,以赤紬韜之。赤謂之紬𢧢,亦謂之棨𢧢。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。按用赤黑繒,故曰綮。其用同幑識,故曰幑識信。从糸,啟省聲。各本作𢼄聲。𢼄不成字。按木部棨下曰啟省聲,則此亦當云啟省聲。今依韵會正。康禮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綾línɡ
注解:東齊謂布帛之細者曰綾。同方言。从糸夌聲。力膺切。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縵màn
注解:繒無文也。春秋䋣露,庶人衣縵。引申之,凡無文皆曰縵。左傳乘縵注:車無文者也。漢食貨志縵田注:謂不𤰝者也。从糸曼聲。莫半切。十四部。《漢律》曰:“賜衣者縵表白裏。”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繡xiù
注解:五采備也。考工記:畫繪之事襍五采,五采備謂之繡。鄭氏古文尚書曰:子欲觀古人之象,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龍、華蟲作繢,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、黻希繡,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。希讀爲黹。或作絺,字之誤也。按今人以鍼縷所紩者謂之繡,與畫爲二事。如考工記則繡亦系之畫繪,同爲設色之工也。畫繪與文字又爲一事,故許以觀古人之象說遵修舊文也。从糸肅聲。息救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絢xuàn
注解:《詩》云:“𦃃㠯爲絢兮。”逸詩。見論語八佾篇。馬融曰:絢,文貌也。鄭康成禮注曰:采成文曰絢。注論語曰:文成章曰絢。許次此篆於繡繪閒者,亦謂五采成文章,與鄭義略同也。鄭注繪事後素云:畫繪先布衆采,然後以素分其閒,以成其文。朱子則云:後素,後於素也。謂先以粉地爲質,而後施五采。據許絢在繡繪閒,繡繪皆五采也,葢許用白受采之恉與。从糸旬聲。許掾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按唐玄度九經字㨾𦃜、絢同字。注云:上說文从筍聲,下經典相承隷省。按𦃜不見於他書,疑唐氏所據未確也。惟儀禮注云:絢今文作𥾡。然則絢出禮古文,許用禮古文,故不錄禮今文。玉篇𥾡同上絢,本禮注也。集韵𦃜同絢,此本唐氏也。〖注〗𦃜字原从筍作。《集韻》絢或从荀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繪huì
注解:會五采繡也。會繪曡韵。今人分咎繇謨繪繡爲二事,古者二事不分,統謂之設色之工而已。古者繢訓畫,繪訓繡,說見繢下。《虞書》曰:山龍𦾓蟲作繪。咎繇謨文。《論語》曰:繪事後𦃃。八佾篇文。此皆證繪繡無二事也。从糸會聲。黃外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緀qī
注解:帛文皃。帛各本作白。今依韵會正。韵會用小徐本也。《詩》曰:緀兮斐兮,成是貝錦。小雅巷伯文。今詩緀作萋。毛傳曰:萋斐,文章相錯也。貝錦,錦文也。箋云:錦文者,如餘泉餘蚳之貝文也。按爾雅餘貾黃白文,餘泉白黃文。从糸妻聲。七稽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䋛mǐ
注解:繡文如聚細米也。繡謂畫也。米䋛曡韵。今咎陶謨作粉米。許所見壁中古文作黺䋛。黹部云:黺,畫粉也。此云䋛,繡文如聚細米也。皆古文尚書說也。此不言虞書者,經文已見於七篇矣。畫粉爲衞宏說,此葢亦衞說與。从糸米,米亦聲。莫禮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絹juàn
注解:繒如麥䅌色。色字今補。色譌也,而俗刪之耳。自絹至綟卄三篆皆言繒帛之色,而此色字先之,聲類溷縳絹爲一字,由不考其義之殊也。䅌者,麥莖也。繒色如麥莖靑色也。射雉賦曰:麥漸漸以擢芒。又曰:闚䦓𧆇葉,四月時也。繒色似之曰絹,漢人叚爲𦍆字。从糸肙聲。吉掾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緑lǜ
注解:帛靑黃色也。綠衣毛傳曰:綠,閒色。玉藻正義曰:五方閒色,綠、紅、碧、紫、駵黃是也。木靑剋土黃,東方閒色爲綠,綠色靑黃也。火赤剋金白,南方閒色爲紅,紅色赤白也。金白剋木靑,西方閒色碧,碧色白靑也。水黑剋火赤,北方閒色紫,紫色黑赤也。土黃剋水黑,中央閒色駵黃,駵黃色黃黑也。从糸彔聲。力玉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縹piǎo
注解:帛白靑色也。白靑各本作靑白。今正。此金剋木之色,所剋當在下也。縹,禮記正義謂之碧。釋名曰:縹猶漂。漂,淺靑色也。有碧縹,有天縹,有骨縹,各以其色所象言之也。从糸𤐫聲。𢾭沼切。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䋭yù
注解:帛靑經縹緯。經者從絲,緯者衡絲。一曰育陽染也。育陽,漢南郡屬縣。縣在育水北,故曰育陽。育與䋭㬪韵。育水,水部作淯水。从糸育聲。余六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絑zhū
注解:純赤也。純同𨣶,厚也。赤,南方色也。按市下云:天子朱市,諸侯赤市。然則朱與赤深淺不同。豳風:我朱孔陽。傳曰:朱,深纁也。陽,明也。許云:纁者淺絳,絳者大赤。葢純赤大赤其異者微矣。鄭注禮經曰:凡染絳一入謂之縓,再入謂之赬,三入謂之纁。朱則四入與。是朱爲深纁之說也。凡經傳言朱皆當作絑,朱其叚借字也。朱者,赤心木也。《虞書》“丹朱”如此。丹朱見咎繇謨。許所據壁中古文作丹絑,葢六經之絑僅見此処,朱行而絑廢矣。从糸朱聲。章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纁xūn
注解:淺絳也。考工記:鍾氏三入爲纁。爾雅:一染謂之縓,再染謂之赬,三染謂之纁。鄭注禮曰:纁裳,淺絳裳也。从糸熏聲。許云切。十三部。周禮故書纁作䵫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絀chù
注解:絳也。此絀之本義,而廢不行矣。韵會絳作縫,非也。古多叚絀爲黜。从糸出聲。丑律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絳jiànɡ
注解:大赤也。大赤者,今俗所謂大紅也。上文純赤者,今俗所謂朱紅也。朱紅淡,大紅濃。大紅如日出之色,朱紅如日中之色。日中貴於日出,故天子朱市,諸侯赤市。赤卽絳也。从糸夅聲。古巷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綰wǎn
注解:惡絳也。惡下各本衍也,今刪。此如粊下云惡米也,繫下云惡絮也,謂絳色之惡者也。从糸官聲。烏版切。十四部。一曰𦍆也。𦍆各本作絹。今正。网部𦍆,一曰綰也。二篆爲轉注,老考互訓之例也。𦍆字不行,多叚絹爲之。周禮翨氏注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,鳥來下則𢰤其腳是也。但他書容可同音相代,淺人將此𦌾改作絹,則似綰可訓繒如麥䅌色,全書之條理不可知矣,讀許者不可不思。讀若雞卵。卵古讀如關,綰音亦如是,說詳卵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縉jìn
注解:帛赤色也。南都賦引臣瓚云赤白色,玉篇亦云帛赤白,皆誤。赤白則爲下文之紅矣。从糸晉聲。卽刃切。十二部。《春秋傳》曰“縉雲氏”,春秋文十八年左傳文。黃帝以雲紀,故爲雲師而雲名。服虔曰:夏官爲縉雲氏。《禮》有“縉緣”。凡許云禮者,謂禮經也,今之所謂儀禮也。十七篇無縉緣,俟攷。緣以絹切。玉藻曰:童子之節也。緇布衣,錦緣,錦紳并紐,錦束髮,皆朱錦也。朱錦爲緣,豈卽縉緣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綪qiàn
注解:赤繒也。定四年左傳:分康叔以綪茷。茷卽旆也。杜曰:綪,大赤。取染草名也。襍記注作蒨旆。蒨卽茜也。㠯茜染故謂之綪。茜者,茅蒐也。韋部又曰:茅蒐染韋。一入曰韎。然則必數入而後謂之綪,今不得其詳矣。茜與綪合韵而同音,故茜染謂之綪也。从糸靑聲。倉絢切。古音在十一部。茜在十三部。以雙聲合韵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緹tǐ
注解:帛丹黃色也。謂丹百黃也。下文云:縓,帛赤黃色。丹與赤不同者,丹者如丹沙,與赤異,其分甚微。故鄭注草人曰:赤緹,縓色也。酒正五齊,四曰緹齊。注曰:緹者,成而紅赤,若今下酒矣。按紅赤者,赤而白。緹齊不純赤,故謂之紅赤。緹齊俗作醍,見禮運。从糸是聲。他禮切。十六部。衹,緹或作衹。从衣,氏聲也。古氏與是同用,故是聲亦从氏聲。此篆與衣部袛裯之袛大别,其義則彼訓短衣,其音則氐聲在十五部,氏聲在十六部也。按唐石經周易衹旣平,詩衹攪我心,亦衹以異,左傳衹見疏也,論語亦衹以異,以及凡訓適之字皆从衣氏,葢有所受之矣。張參五經文字、經典字畫之砥柱也。衣部曰:衹,止移切,適也。廣韵本孫愐唐韵曰:衹,章移切,適也。玉篇衣部亦曰。衹之移切。適也。舊字相承可據如是。至集韵云:衹,章移切,適也。始从示。然恐轉寫轉刊之誤耳。至類篇則衹祇二文皆訓適,至韵會而从示之祇訓適矣,此其遞譌之原委也。衹之訓適,以其音同在十六部而得其義。凡古語䛐皆取諸字音,不取字本義,皆叚借之法也。攷毛公我行其野傳曰:衹,適也。鄭何人斯箋,論語注曰:衹,適也。服虔左傳襄卄九年解云:衹,適也。王弼注坎卦曰:衹,辭也。顔師古竇嬰傳注曰:衹,適也。此古字古言之存者章也。自宋以來刊版之書多不省照,衣改從示者不少,學者所宜訂正。錢氏大昕養新錄乃云:說文無衹字。五經文字承玉篇之誤,未免千慮一失耳。衹譌祇,俗又作秖。唐人詩文用之,讀如支。今則改用只,讀如質。此古今推移之變也。若史記韓安國傳云,禔取辱耳。此用衹之同音字。如周易衹旣平,他家作禔而異其義,要是同音。○顔元孫千祿字書石本祇秖注云:上神祇,巨移反。下適秖,章移反。是則秖字起於唐初,葢六朝俗字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縓quàn
注解:帛赤黃色也。赤黃者,赤而黃也。禮喪服注曰:縓,淺絳也。練冠而麻衣縓,三年練之受飾也。檀弓注曰:縓,纁之類。一染謂之縓,再染謂之赬,三染謂之纁。三句爾雅釋器文。考工記衹言三入,不言一入再入,爾雅可補記文所未備。記云:鍾氏染羽,以朱湛丹秫,三月而熾之,淳而漬之,三入爲纁。鄭注:記與爾雅同色耳。染布帛者,染人掌之。依鄭則染人染布帛與鍾氏染羽,同用朱漸丹秫也。古以茜染者謂之𩎟,謂之緹。以朱及丹秫染者謂之縓、赬、纁。赬者,赤色也。纁者,淺絳也。玉藻之溫韍卽𩎟韐也,溫卽縓之叚借字也,𩎟亦謂之縓。从糸原聲。七絹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紫zǐ
注解:帛靑赤色也。靑當作黑。穎容春秋釋例曰:火畏於水,以赤入於黑,故北方閒色紫也。論語皇疏、玉藻正義略同。此作靑者,葢如禮器注所云秦二世時語,民言從之,至漢末猶存與。許說必無誤,轉寫亂之耳。从糸此聲。將此切。十五部,亦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紅hónɡ
注解:帛赤白色也。春秋釋例曰:金畏於火,以白入於赤,故南方閒色紅也。論語曰:紅紫不以爲褻服。按此今人所謂粉紅、桃紅也。从糸工聲。戶公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𦇎cōnɡ
注解:帛靑色也。爾雅:靑謂之蔥。蔥卽𦇎也,謂其色蔥。蔥淺靑也。深靑則爲藍矣。市部曰:大夫赤市蔥衡。用玉藻文也。潘岳耤田賦:𦇎犗服於縹軛。廣雅:絹一名總,作𦇎者誤。从糸蔥聲。倉紅切。九部。切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紺ɡàn
注解:帛深靑而揚赤色也。而字依文選注補。揚當作陽,猶言表也。釋名曰:紺,含也。靑而含赤色也。按此今之天靑,亦謂之紅靑。許言陽,劉言含,其意一也。以纁入深靑,而赤見於表是爲紺。賈氏考工疏云:纁入赤汁則爲朱,不入赤汁而入黑汁則爲紺。賈說非也,入深靑乃爲紺,入黑乃爲緅矣。从糸甘聲。古暗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綥qí
注解:帛蒼艾色也。蒼者,艸色也。艾者,仌臺也。蒼艾色,謂蒼然如艾色是爲綥。毛傳曰:綦巾,蒼艾色。許所本也。鄭箋則云:綦,綦文也。綦文者,文錯畫也,象交文,今作紋是也。不純綦而紋路蒼畫爲十字相交,是爲綦文。曹風:其弁伊騏。傳曰:騏,騏文也。秦風傳曰:騏,綦文也。魯頌傳:蒼騏曰騏,顧命騏弁。鄭注曰:靑黑曰騏。玉藻綦組綬,注曰:綦文襍色也。皆謂蒼文也。从糸𢍁聲。𢍁各本作畀,併篆體作綼。今正。此用卄部之𢍁爲聲,非用丌部之畀爲聲也。卄部之𢍁从𠙹缶之𠙹爲聲,非由,非鬼頭之田也。𠙹在古音在弟一部,田在古音弟十五部,此不可或紊者也。其亦古音弟一部也,故𦁰字亦作綦,經典用之。徐鉉以補說文或體,許本書無之。渠之切。一部。玉篇作綨。《詩》:“縞衣𦁰巾。”未嫁女所服。鄭風出其東門文。傳曰:縞衣,白色男服也。綦巾,蒼艾色女服也。箋云:縞衣綦巾所爲作者之妻服也。鄭與毛異。許用毛說,而以未嫁二字申毛意。一曰不𠎥綥。不借亦作薄借。薄音博。禮喪服傳曰:繩屨者,繩菲也。注云:繩菲,今時不借也。急就篇作不借。釋名作搏腊,同耳。周禮弁師注曰:璂讀如薄借綦之綦。不借綦,若今云艸鞵襻也。士喪禮組綦注云:綦,屨係也。所以拘止屨也。讀如馬絆綦之綦。內則屨著綦注亦云:綦,屨繫也。按許不云一曰屨系而舉不借綦者,以俗語易曉也。如今小兒鞵𢂸。綦,綥或从其。大徐所補。攷玉部有𤪌,艸部有藄,則當依大徐補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繰zǎo
注解:帛如紺色。如紺色者,如紺而别於紺也。廣雅系諸靑類,葢比紺色之靑更深矣。禮記用爲澡治字,他書用爲繅絲字。或曰:深繒。深繒疑有譌舛,繒不得言深也。从糸喿聲。讀若喿。親小切。二部。按廣雅音早。廣韵同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緇zī
注解:帛黑色也。黑者,北方色也,火所熏之色也。考工記:三入爲纁,五入爲緅,七入爲緇。鄭注曰:玄色者,在緅緇之閒,其六入者與。从糸甾聲。側持切。一部。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:純當爲緇。古文緇字,或作糸旁才。又周禮媒氏純帛注:純實緇字也。古緇以才爲聲。祭統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:純以見繒色。論語今也純,鄭讀爲緇。鄭意今之䊷字,俗譌爲純耳。然則許書當爲䊷篆,解云古文緇,从糸,才聲。而缺者,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纔shān
注解:帛雀頭色也。今經典緅字許無。纔卽緅字也。考工記:三入爲纁,五入爲緅,七入爲緇。注:染纁者三入而成,又再染以黑則爲緅。緅,今禮俗文作爵,言如爵頭色也。又復再染以黑,乃成緇矣。士冠禮爵弁服注:爵弁者,冕之次。其色赤而微黑,如爵頭然。或謂之緅。依鄭則爵緅纔三字一也,三字雙聲。巾車雀飾注曰:雀,黑从赤少之色。玉裁按今目驗雀頭色赤而微黑。一曰𣁋黑色如紺。纔,淺也。前一說謂黑多,後一說謂微黑,不同。鄭注考工,巾車謂黑多。注士冠禮謂微黑,亦不同也。其實雀頭微黑而已,纔淺亦於雙聲求之,猶竊之訓淺也。江沅曰:今用爲才字。乃淺義引伸。讀若讒。从糸毚聲。士咸切。八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𦃖tǎn
注解:帛騅色也。騅者,蒼白色也。詳馬部。釋言曰:菼,騅也。王風毛傳曰:菼,騅也。蘆之初生者也。艸部曰:𦵹者,萑之初生。一曰騅帛色如𦵹,故謂之騅色,謂之𦃖也。取其與𦵹同音也。从糸剡聲。土敢切。八部。《詩》曰:“毳衣如𦃖。”王風大車文。按此十字當作从糸,𦵹省,詩曰毳衣如𦵹。說會意之恉,復證之以詩,如䕻寷引易之例,若如今本則色固𦃖矣。何云如𦃖,且偁詩毛氏。毛固作菼,何云偁毛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綟lì
注解:帛䓞艸染色也。䓞,各本譌戾,韵會譌艾。今正。艸部䓞艸可以染畱黃,染成是爲綟。綟與䓞曡韵,與畱雙聲。畱黃或作駵黃,或作流黃,皇侃作緇黃,葢卽𩁟黃之色,其色黎黑而黃也。漢百官公卿表:諸侯王金璽盭綬。如淳曰:盭音戾,綠盭也。以綠爲質。晉灼曰:盭,艸名也。似艾可染綠,因以爲綬名。按綠近黃,綠爲質而染黑,故曰駵黃,中央之閒色。何承天纂文云:綟,紫色。非也。漢制:綠綟綬在紫綬之上。紫綬一名緺綬,其色靑紫。从糸戾聲。按戾聲當作䓞省,會意包形聲也。郞計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紑fóu
注解:白鱻衣皃。鱻各本作鮮。今正。許例新鮮字如此作也。毛詩傳曰:絲衣,祭服也。紑,絜鮮皃。从糸不聲。匹丘切。古音在一部。《詩》曰:“素衣其紑。”周頌作絲衣。絲衣乃篇名,素恐譌字。此謂士爵弁玄衣纁裳非白衣也。本義謂白鮮,引申之爲凡新衣之偁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緂tān
注解:白鱻衣皃。从糸炎聲。充彡切。八部。廣韵他甘切。謂衣采色鮮也。六字葢非許語。依玉篇則白鮮衣皃四字當作衣采色鮮也五字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繻xū
注解:繒采色也。此本義也。左傳紀裂繻。大夫以裂繻爲名。此繻乃㡏之叚借。巾部曰㡏,繒耑裂也是也。終軍傳:關吏與軍繻。蘇林曰:繻,帛邊也。舊關出入皆以傳,傳因裂繻頭,合以爲符信也。卽左氏裂繻字,正當作㡏。是以二傳作緰。从糸需聲。相俞切。古音在四部。讀若“繻有衣”。周易旣濟六四文,葢有譌奪,證之以䋈篆下所偁。則繻當作需,衣下奪䋈字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縟rù
注解:䋣采飾也。飾各本作色。今依文選西京賦、月賦、景福殿賦、劉越石荅盧諶詩注正。䋣本訓馬髦飾,引申之爲䋣多。飾本訓㕞也,引申之爲文飾。喪服傳曰:喪成人者其文縟,喪未成人者其文不縟。注曰。縟猶數也。按數如數罟之數。从糸辱聲。而蜀切。三部。○按自縵繡二篆至此皆言文采與色之不同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纚xǐ
注解:冠織也。冠織者,爲冠而設之織成也。凡繒布不䇓翦裁而成者謂之織成。內則注曰:縰,韜髮者也。士冠禮曰:纚廣終幅長六尺。注曰:纚,今之幘。終,充也。纚一幅長六尺,足以韜髮而結之矣。禮經贊者奠纚而後設纚,賓正纚乃加冠,是以纚韜髮而後冠也。此纚葢織成,緇帛廣二尺二寸,長衹六尺,不待翦裁,故曰冠織。漢制:齊三服冠獻冠幘縰。正是織成者。注云:如方目紗。按引申之,网有名纚者。薛綜曰:纚綱如箕形,狹後廣前。西京賦曰:纚鰋鮋。吳都賦曰:纚鱨魦。○釋名:纚以韜髮者也。以纚爲之,因以爲之名。按劉語似誤。本爲韜髮之偁,繼乃以爲帛偁,如劉語乃倒其先後矣。从糸麗聲。所綺切。十六部。亦作縰同。問喪雞斯。卽笄纚之叚借也。謂㠯緇帛韜髮。六字各本無。依集韵、類篇、韵會所引皆有,葢古注之存者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紘hónɡ
注解:冠卷維也。維字今依玉篇補。卷經典釋文起權反。玉藻:縞冠玄武。注曰:武,冠卷也。古者冠與卷殊。襍記注曰:秦人曰委,齊東曰武。喪大記注曰:武,吉冠之卷也。冠卷不得偁紘,故知冠卷下有維字,必爲古本矣。周禮弁師注:朱紘,以朱組爲紘也。紘一條屬㒳端於武。又曰:紐小鼻在武上,笄所貫也。士冠禮注曰:有笄者屈組爲紘,垂爲飾。無笄者纓而結其絛。按有笄者謂冕弁,無笄者謂冠。許冖部冠下曰,弁冕之總名也。則此云冠卷維者,謂冕弁之紘以一組自頤下而上屬㒳耑於武者也。葢笄貫於武,紘實屬於笄首耳。許以笄統於卷,故曰冠卷維。許、鄭說略同。戴先生說冠無笄有武,冕弁有笄無武,紘屬於笄,說更明了。○引申之,凡中寛者曰紘。如月令其器圜以閎。閎讀爲紘。淮南書有八紘。从糸厷聲。戶萌切。古音在六部。紭,紘或从弘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紞dǎn
注解:冕冠𡫳耳者。魯語:王后親織玄紞。韋曰:紞所以縣瑱當耳者。齊風:充耳以素乎而,充耳以靑乎而,充耳以黃乎而。箋云:素、靑、黃、謂所以縣瑱者。或名爲紞。織之,人君五色,臣則三色而已。瓊華、瓊瑩、瓊英、謂縣紞之末,所謂瑱也。玉裁按紞所以縣瑱,瑱所以塞耳,紞非塞耳者也。大戴禮:黈絖塞耳,所以揜聰。黈,黃色也。絖同纊。薛綜東京賦注曰:黈纊,言以黃綿大如丸縣冠㒳邊當耳,不欲妄聞不急之言。此薛氏緣辭生訓。大戴絖字乃紞之譌,形之誤也。黃色之紞下垂充耳,人君紞五色,故或單舉玄,或單舉黃,以該他色。自紞譌爲絖,漢初諸儒不能辨證。禮緯、客難、東京賦諸書又改作纊,因起薛氏繆說,而吕忱、顔師古從之。用黃綿塞耳,禮之所無。士喪禮曰:瑱用白纊。豈有生時以纊充耳者。如淳漢書注曰:以玉爲瑱,以黈纊縣之。如語亦欠明了。古文用字𣃔無有呼絛繩爲纊者。許書冕冠塞耳者,當作冕冠所以縣塞耳者,乃與鄭箋詩、韋注國語合。鄭、韋析言之,許渾言之耳。引申之義爲衾紞。鄭云:被識也。按今人語謂之當頭,卽當耳之意。又紞如打五𡔷,亦謂當𡔷面有聲也。从糸冘聲。都感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
标题:纓yīnɡ
注解:冠系也。冠系,可以系冠者也。系者,係也。以二組系於冠卷結頤下是謂纓,與紘之自下而上系於笄者不同。冠用纓,冕弁用紘。纓以固武,卽以固冠,故曰冠系。玉藻之記曰:玄冠朱組纓,天子之冠也。緇布冠繢緌,諸侯之冠也。玄冠丹組纓,諸侯之齊冠也。玄冠綦組纓,士之齊冠也。許此冠字專謂冠,不該冕弁。从糸嬰聲。於盈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十三卷·糸部